close

除了挑選適齡的繪本,閱讀時與孩子的互動也非常重要。父母可以利用哪些方式,提升親子共讀的樂趣?

說故事的準備

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秘書長李苑芳表示,「建議父母也要先閱讀,理解繪本內容。」她鼓勵父母,不妨到圖書館借閱經典的圖畫書,如果先讀熟繪本的內容,了解故事要傳達的事情,這麼一來也清楚知道哪些情節,該配合使用哪些語調,讓孩子更容易融入在故事中。說故事時,除了可以使用生動的聲音、表情增添樂趣,故事劇情出現轉折時,也能將聲音速度放慢、或者壓低音量,以製造懸疑的氛圍吸引孩子的注意。

繪本一拿到手,相信許多人會快速翻過序頁、直接進入故事情節。對此,李苑芳秘書長提出不同見解「故事的鋪陳很重要」。她提及,繪本擁有許多細節,是值得和孩子一起探索的,包括帶領孩子看封面、標題,翻閱序頁等,都是一種鋪陳,如戲劇的序幕,能增添閱讀的樂趣。

別急著下定義.尊重孩子的觀點

華人從小經歷許多考試、測驗,接受的教育訓練便是不斷統整歸納、得出結論,因此當父母為孩子念故事,有時會不自覺帶入「下定義」的習慣。

舉例,同樣描述有禮貌的孩子,「乖小孩」,和「見到叔叔、阿姨都會問好」,後者則讓角色更立體、具真實性,容易使孩子跟生命經驗做連結,有更多思考的空間。她建議父母,為孩子挑選書時,可以觀察繪本的內文是否有如上述的延伸細節,且在共讀的過程中,能以單純地朗讀故事、而非總結重點的形式帶領孩子,有助於他們自行發揮想像力、從故事細節讀取作者要傳達的訊息。

親子共讀對於孩子、父母都是一種學習,孩子從中認識詞彙、學習表達等,父母則是學習從簡單的文字、插畫和孩子玩樂、培養感情,而大人與小孩看事情的不同角度,往往會影響對圖畫書的喜好和解讀。

知識型繪本的選擇要領

大人若想為孩子介紹生態、歷史等知識性繪本時,若發現孩子無法產生共鳴,不如以較為簡淺且有細節的相關故事下手,較容易打動孩子、讓孩子信服。

每天10分鐘.為親子關係加溫

每天花費10分鐘持續地陪伴孩子閱讀,不僅可以聯繫感情,也能省下未來花在補習的大筆費用,因為從小跟孩子共同閱讀,便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兒童獨立思考、閱讀寫作的能力,孩子也能快樂學習。她分享,曾有位父親嘗試每天朗讀給孩子聽,沒想到有一天孩子看到繪本中曾出現的物品,便抓著他的手,開心地朗讀起故事情節,讓父親既驚訝又感動。這就是共讀所展現出來的好處,不僅增進親子感情,更造就孩子喜好閱讀與思考的能力。

文/劉敏涵  採訪諮詢/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秘書長李苑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ricbaby777 的頭像
    ericbaby777

    艾力克托嬰中心ericbaby的部落格

    ericbaby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