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具備自制力是一個人在生活、學習、人際關係上取得優勢的基本條件。從小讓孩子立下作息規矩、建立好習慣,進而內化成自制力,孩子就能朝著自主學習邁進。
培養孩子自制力,大人要適時放手
寶寶1歲多開始,雙腳會走路,視野比爬行時開闊許多,行動速度也更快;雙手會取物、探索、把玩,享受隨心所欲,世界變得有趣極了。這時候的寶寶一心想要自由自在,不願受束縛。如果此時凡事順著寶寶,孩子確實很快樂,但是這樣的快樂是短暫的,只侷限在能保護及包容他的場合。
從小培養自制力的方法
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,如果沒有自尊心或外在的規範,很容易就懶散,所以必須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建立規矩、培養好習慣,進而內化成自制力。建議爸媽從以下基本重點做起:
● 養成規律的作息
提供規律的作息時間,3個月大的嬰兒也能和大人一樣,日夜分明,即使夜間需喝奶,仍能繼續睡覺。孩子的生理時鐘規律化之後,早上睡飽自然醒,爸媽不必費神喚醒;進餐時肚子正感饑餓,就不會挑食;上床時間已覺疲憊,不須催促躺下即睡。從小有了良好的規律,孩子以後較能自我管理。
● 建立物歸原位好習慣
從寶寶6個月大開始,爸媽就可善用寶寶的視覺記憶,提醒他記住家中物品的位置,例如爸爸的安全帽放在矮櫃上;1歲以後,在日常生活中可練習將使用過的物品立即放回原處,例如喝完水把杯子放回茶盤上,玩好玩具後放回收納盒裡。爸媽不要小看這些細微的習慣,它會影響孩子學習及做事的態度和方法。
● 該嚴肅時爸媽要表現出來
當孩子1歲3個月進入幼兒反叛期,做出危險、無禮的言行時,如果孩子對於爸媽和顏悅色的規勸並不聽從,爸媽應改以嚴肅的態度、堅定的語氣,讓他知道不當言行不會被認同,這麼一來,孩子才會學習調整言行。
● 建立正確金錢觀和消費習慣
孩子無法克制欲望、看到什麼都想要買,這是爸媽非常頭痛的問題。如果爸媽能用身教、言教,帶領孩子一起過勤儉樸實的生活,平常愛物惜物,不亂花錢,孩子比較能學會有計畫地使用金錢,長大後也比較有自制力。
● 鼓勵孩子持之以恆
對的事做一次並不見得就能成功,持之以恆才會成功。英國倫敦大學沃德爾教授發現,大多數人每天都在同樣情況下做同樣的事,大約經過 66天之後,就會做到「習慣成自然」,把好習慣轉化成人格的一部分。
人生難免有起有落,遇到挫折、打擊時,唯獨有自制力的人才能面對難關。只要讓孩子養成自制力,懂得自我管理,孩子就能在「人生」這門終身學習的課程中,積極、快樂地學習。

作者: 文/高麗芷(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顧問、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執行長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ricbaby777 的頭像
    ericbaby777

    艾力克托嬰中心ericbaby的部落格

    ericbaby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