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力克托嬰中心親子分享地圖
掌握語言發展歷程,當孩子的最佳啟蒙者
家庭是最早、最重要的語言學習場所,爸媽則是深具影響力的啟蒙老師,提供孩子一個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,是發展過程很重要的任務。
奠定語言力基礎!給家長的3個重要提醒
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因人而異,每個爸媽都應該對孩子的發展歷程有初步的了解,才能提供有助發展的語言環境,及適齡適性的引導。綜合此次信誼問卷分析結果及幼兒發展相關歷程,給爸媽3個提醒:
提醒1/理解先於表達:還沒開口說話的階段,更需要語言輸入
很多家長會說:孩子什麼都聽得懂,就是不說話,其實,孩子的理解能力可能並不如家長所描述的那麼好。這是因為在家裡和孩子說話的內容多有情境或手勢的提示,例如,大人指著鞋子說「去穿鞋」、桌上擺好飯菜跟孩子說「來吃飯」等,孩子自然可 以做出正確反應。 再者,家長在對孩子下達指令時,往往使用「語彙或片語」而不是「句子」。所以觀察語言理解能力時,要避免過多提示或過於簡單,評估結果才能更為客觀。另外,請不要因為孩子不說話,家長就不跟孩子說話。因為還不會開口說話的幼兒,更需要語言輸入來提升語言理解及模仿能力,以為日後開口說話奠定基礎。
提醒2/語言表達與「語用情境」「幼兒氣質」息息相關
孩子學說話,不是透過看圖片命名就足夠的,必須跟語言使用結合。孩子有需求、要大人幫忙、要告知事情等,都是重要的語用情境,大人要多利用機會,創造孩子溝通的動機,增加主動表達的機會。
此外,要了解孩子的「先天氣質」,有些不喜歡開口說話的孩子,可能是因為先天氣質內向退縮,父母應該要透過多鼓勵讓孩子有安全感和信心,在大人陪同下練習與人互動,而不是威逼利誘要他開口。
提醒3/孩子發音不清晰,趁「早」矯正反而揠苗助長?
就發展角度而言,4歲之後(語言精熟階段)發音清晰度才會比較好。此次調查結果也發現,即使到了6歲,仍只有一半的孩子「可以覺察出自己在發音或用詞上的錯誤」,這是因為不論是發音清晰度、語詞複雜度,都是屬於比較高階複雜的能力。
所以當孩子語言能力還不到精熟的階段,家長也無須過度要求,只需在當下把發音說一遍給孩子聽,讓孩子聽到清楚正確的語音即可,不要刻意矯正,否則只會徒增孩子說話的挫折感,讓他更不願意開口。
當最好的語言啟蒙者!先練習做個多話但不囉嗦的家長
從出生直到3 歲左右,正是奠定語言發展基礎的關鍵期,這段時間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光最多,請練習做個多話但不囉嗦的父母,和孩子說話,但不要和孩子說太難的話:當孩子還不會說話時,請對孩子說「語彙」,當孩子已經會用語彙表達時,請用「片語、簡單句」和孩子說話,到了孩子會用簡單句時,在句子裡加入形容詞或兩個指令的複雜句來拓展孩子的語言。把握每一個和孩子互動的機會,在生活中、自然情境中,透過親子互動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,就能適時引導並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,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。
文/林麗英 (幼兒語言專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