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讓我們從孩子的發展歷程來了解,3C對專注力的影響:

兩歲前,別讓手機取代與人互動的連結:

孩子在兩歲之前,最重要的是「與人互動」,他們在這個階段會對「人」感到有興趣,只要爸媽一叫他,就會立即轉身看著爸媽,並期待會有好事情發生。這樣的連結,會讓孩子跟「人」產生興趣,等到上學時才會喜歡聽老師說話、跟朋友一起玩,這種專注力就是「參與性注意力」。

 (二)3C藍光影響孩子的睡眠週期,導致注意力下降:

人會因為無聊、沒事做,所以感覺昏昏欲睡。相反地,過度的感覺刺激會導致大腦持續亢奮,即便是身體已經很疲累,卻怎麼也睡不著。在玩手機、看影片的時候,大腦被動獲得大量的「視覺刺激」,即便身體是躺在床上,大腦卻是正在奔跑,孩子如何能睡得著?此外,大腦的睡眠週期控制,並非是「時間」,而是「陽光」中的紫外線。研究顯示手機的藍光,只要在睡前看十五分鐘,可能導致睡眠延後一小時。睡眠不足,會讓孩子上學時昏昏欲睡,孩子在上課時也就無法注意老師說的內容。

(三)操作速成的手機遊戲,破壞孩子的耐心與練習興趣:

小小孩喜歡經常出現,而重複的事物,即便已經看了十遍,還想要再看第十一遍。這個特質讓孩子可以反覆練習,熟悉自己的身體操作,直到獲得成功為止。只要多做幾次,也就會做得越來越好,從這樣的過程中,孩子學會了耐心和等待,這也就是最基礎的「持續性注意力」。

 (四) 透過情緒壓力誘發的專注力是錯誤的專心:

當我們努力而成功時,大腦會分泌「多巴胺」來獎勵我們,因此也能越來越專心的學習。然而,提升專注力還有另一個「正腎上腺素」,也就是緊張或生氣的時候會分泌的一種物質。當你給孩子玩暴力性的電玩,透過情緒壓力的誘發,當下孩子也可以變得超專心,但卻是在用「生氣」來專心。給孩子使用3C產品時,要有明確的規範與限制,而不是放任孩子隨時想玩都可以。這裡建議使用「333原則」:

。 3歲以前零接觸

。 一次不超過30分鐘

。 一天螢幕的接觸時間小於3小時(六歲以上)

文/廖笙光〡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ricbaby777 的頭像
    ericbaby777

    艾力克托嬰中心ericbaby的部落格

    ericbaby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